中國橡膠第一人---刀安仁
來源:深圳市澳佛特橡膠制品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:2017-11-16 瀏覽次數:1929
刀安仁(1872—1913),傣族,又名郗安仁,字沛生,傣語官名“帕蔭法”,云南省盈江縣新城人,為干崖(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)第21任宣撫使司,中國同盟會員,著名傣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驅。童年在宣撫使司署內接受傣文、漢文教育,敏慧好學,穎悟超群,博覽傣、漢文經史,所書歐體正楷俊秀堅挺有奇氣。其性格“精明而沉靜”。主要著作有《抗英記》、《游歷記》、《獄中級事》、《傣文詩韻》、傣劇本《阿鑾相勐》、《陶禾生》等。
光緒十七年(1891)春正月,刀安仁承襲干崖宣撫使司職。同年秋至光緒二十四年(1898)間,英國侵略軍從緬甸屢次進犯干崖鐵壁關地區,刀安仁召集當地各族勇士500余名,駐扎鐵壁關大青樹地區迎擊侵略軍。在八年的抗英作戰中,刀安仁帶領各族健兒運用原始武器采用“七里蜂護窩戰術”(即把軍隊分成許多班組隱蔽在叢林中,當敵人進入伏擊圈后,號令一響,火槍齊鳴,弩箭齊發,長刀揮舞,棍棒掃腿,到處撕殺,以弱勝強)和“天光報信法”(即在干崖地大盈江兩岸的山坡上,包括鐵壁關大青樹營盤和司署駐地的新城鳳凰山設了8個點,每個點設置一面大鏡子和若干士兵,以鏡子的反射光傳遞信息)傳遞消息。英軍每次入侵,均遭重創而潰退。后清政府屈服于英國政府淫威拱手出讓領土主權,勒令刀安仁限期撤離鐵壁關,否則當誅滅九族。刀安仁悲憤至極,仰天長嘯:“小民尚知守土,朝廷卻忍辱求榮,如斯沉淪,國將不國”揮淚撤兵。
為尋求一條富國強兵之路,刀安仁曾多次到東南亞各國游歷考察,并于光緒三十年(1904年)春,從馬來西亞引進8000株橡膠苗種植于干崖鳳凰山,為我國引種橡膠樹之始。(現僅存一棵,被譽為“中國橡膠母樹”)。打破了《大英百科全書》“北緯21度線以北絕對栽不活橡膠”的論斷,也寸丁破了帝國主義專家學者“中國不能種橡膠”的結論。光緒三十一年(1905),刀安仁在緬甸仰光結識進步華僑丘仁恩、莊銀安、徐贊周、陳甘泉等,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。這些進步華僑稱贊刀安仁“談吐不凡,有志仇滿”,遂各自“傾吐心腹、引為知己”,刀安仁慷慨發誓“以舉兵滇邊為己任”。返回干崖后,刀安仁創辦軍國民學校,招收邊疆有志青年,習武操練,聚集力量。同年秋初,刀安仁邀請著名革命黨人秦力山攜陳仲赫、陳守禮、李貞壯、陳仁和、謝玉兔等反清志士,一同由緬甸仰光赴干崖任教,開展反清革命活動。
光緒三十二年(1906)初,刀安仁執秦力山致孫中山、黃興的介紹信,率十余名傣族男女青年東渡日本求學。抵達日本東京后,由孫中山、黃興及日本友人宮崎寅藏安排,刀安仁入東京法政大學速成法政科學習,其余隨行傣族青年分別在東京相關學校學習軍事、工業和農技。同年五月三十一日,經呂志伊介紹,孫中山主盟,刀安仁在東京力口入中國同盟會,成為我國少數民族中最早的同盟會員。為資助革命,刀安仁函告家人變賣家產,向同盟會捐贈2萬銀元。次年,刀安仁再次函告家人變賣、抵押家產5萬銀元,部份捐贈同盟會,部份購買槍支及機器設備,以籌辦滇西起義和發展邊疆實業。光緒三十四年(1908)年,刀安仁率干崖留學生及數名日本專家技師回國,在干崖開辦火柴制造、印刷,紡織等工廠,開云南興辦資本主義工商業、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之先河。他還開設“新城銀莊”,發行銀票,積極籌措革命活動經費。并在干崖舊城、弄璋、芒線、小辛街等地創辦學校,啟迪民智識。
刀安仁興辦實業的活動,使清朝統治者恐惶不安,以“制造軍火,圖謀造反’’的罪名,橫加干涉,百般阻撓,最終付諸東流。刀安仁從此便全力籌劃滇西起義。光緒三十四年(1908)七月,刀安仁致函中國同盟會仰光分會“派同志赴干崖籌商大舉”,仰光分會派黃毓英、王仰思、俞華偉、杜韓甫等同盟會員,前往干崖協助刀安仁。革命活動蓬勃展開,仰光分會即時呈報總理(孫中山)取進止,孫中山親筆嘉獎。并命楊振鴻赴干崖會同刀安仁組織發動滇西起義。11月底,刀安仁取出自日本購來的部份槍支彈藥組織起義骨干力量“敢死隊”,由楊振鴻帶領從干崖出發經數日跋涉進攻永昌城(今云南省保山市),后因泄密而失敗,楊振鴻因勞累過度、身染重病在轉移途中去世,參與永昌起義的張文光等逃往干崖隱蔽,與刀安仁一道籌劃東山再起。1911年8月,中國同盟會仰光分會同意刀安仁再次舉行滇西起義計劃,并派人將孫中山制定的《革命方略》和“滇西國民軍都督府”大印送交刀安仁掌管。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后,刀安仁與張文光、劉輔國在干崖司署決定立刻舉兵響應。1 0月27日(農歷九月初六)滇西起義的槍聲再次在騰越(今云南省騰沖縣城)打響,進展極為順利,清朝在騰越設立的鎮臺、撫臺衙門及各署局相繼被起義軍占領。起義成功后,刀安仁被推舉為“滇西國民軍都督府”都督。
孫中山聞訊繼武昌起義后云南首義成功,特致賀電以示鼓勵。1912年2月,刀安仁抵南京晉見孫中山,3月,南京臨時政府聽信誣告,秘密拘禁刀安仁,不久又轉至北京關押。被囚期間,刀安仁寫下了“日月如鏡照肝膽,惟效武穆赴風波”的悲壯詩句。
8月底,經孫中山、黃興、宋教仁全力營救,刀安仁獲釋放,然身心已遭嚴重摧殘。出獄后被委為陸軍部中將咨議。10月,奉孫中山之命至山西視察鐵路建設。11月返回北京,患病住院、臥床不起,于191 3年2月病逝,年僅41歲。北京政府追贈上將軍銜,恤賞三千為追悼費,于191 3年2月18日停柩于北京龍泉寺。同盟會友親臨昭示,帳聯羅列褒帙紛紛。孫中山致挽云:“邊塞偉男,辛亥舉義冠遇春:中華精英,癸丑同慟悲屈子?!狈磋髦?,遂殯人士達數千人,后安葬于干崖鳳凰山。
刀安仁生前愛好文學,喜歡傣劇。被譽為“東南亞藝術明珠”的傣劇最初起起于古代的“布騰拉、雅送毫”(意為公公犁田、奶奶送飯)的對唱形式,至清朝初年發展成為有人物、有場景、有故事情節的演唱,但只是坐著或站著演唱,毫無動作表情。刀安仁襲職后,決心發展和改革傣劇,他先后創作和改編移植了《莊子試妻》、《陶禾生》、《千辨蓮花》等傣劇本,還翻譯了京劇《楊門女將》、《包公案》、《五虎平西》等作為傣劇來演唱,在唱腔上采取了傣劇和滇劇相結合的唱法,并增加了一些調子,他還把滇劇、京劇的文、武把式以及臉譜、鑼鼓節拍融合進傣劇里面,使傣劇在干崖極盛一時,并向周鄰傣族地區傳播。同時,刀安仁還主持將《水滸》、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西游記》等漢族古典文學名著譯為傣文,在邊疆傣族地區廣為流傳。由刀安仁親自編寫的傣劇名作《阿鑾相勐》至今在德宏和鄰國傣族地區上演,藝術魅力經久不衰。這次改革,有力地促進了傣族文化的繁榮和發展。
- 上一篇:從三門縣橡膠企業發展看橡膠制品企業如何轉型
- 下一篇:世界10大橡膠密封件品牌排行榜【返回目錄】